園林樹木的管理需要精心、精致,管理需要巧門。成都設計院表示園林樹木的成活直接影響園林景觀、美觀效果,為了保證園林樹木的成活必須掌握正確的栽植程序與方法,才能營造出滿足人們觀賞、游憩的園林景觀。
園林樹木是園林景觀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,也是應用最廣泛、最不可或缺的材料,而園林樹木的成活直接影響園林景觀、美觀效果,為了保證園林樹木的成活必須掌握正確的栽植程序與方法,才能營造出滿足人們觀賞、游憩的園林景觀。
園林樹木的管理需要精心、精致,管理需要巧門。下面就栽植和管理進行闡述。
一、園林樹木栽植技巧
園林綠化工程中,能否掌握樹木栽植的要領,是影響樹木栽植成活率的關鍵,栽植要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樹木栽植前,樹冠必須經過不同程度的修剪,以減少樹體水分的散發,保址樹勢、平衡以利苗小成活,修剪量依不同樹種及景觀要求有所不同。
對較大的落葉喬木,尤其是長勢較強、容易抽出新枝的樹,如楊、柳、槐等,可進行強修剪,樹冠可減少至1/2以上,這樣既可減輕根系負擔,維持樹體的水分平衡,也可減弱樹冠招風、體搖,增強苗木栽植后的穩定性。具有明顯豐干的高大落葉喬木,應保持原有樹形,適當疏枝,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,可剪去枝條1/5~1/3。無明顯主干、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,干徑l0cm以上者,可疏枝保持原樹形;干徑為5~l0cm的,可選留主干上的幾個側枝,保持原有樹形進行短截。枝條茂密的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。樹干頂部的苗木,可不修剪。常綠喬木,用作行道樹時,可剪除基部2~3層輪生側枝。常綠針葉樹,不宜多修剪,只剪除病蟲枝、枯死枝、生長衰弱枝、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。用作行道樹的喬木,定干高度宜大于3m,第一分枝點以下枝條應全部剪除,其上枝條酌情疏剪或短截,并應保持樹冠原型。珍貴樹種的樹冠,宜盡量保留少剪。
除非種植季節種植,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以下技術措施:苗木必須提前采取疏枝、環狀斷根或在適宜季節起苗用容器假植等處理。苗木應進行強修剪,剪除部分樹枝,保留的側枝也應短截,僅保留原樹冠的三分之一,修剪時剪口應平而光滑,并及時涂抹防腐劑,以防水分蒸發、剪口凍傷及病蟲危害。
栽植時將混好肥料的表土,取其一半填入坑中,培成丘狀。裸根樹木放人坑內時務必使根系均勻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,校正位置,使根頸部高于地面5~10cm左右,珍貴樹種或根系欠完整樹木應采取根系噴布生根激素等措施。然后將另外一半摻肥表土分層填入坑內,每填一層土都要踏實,并同時將樹體稍稍上下提動,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。最后將新土填入植穴,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。帶土樹木必須踏實穴底土層,而后置人種植穴,填土踏實。
灌水是提高樹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措施,特別在春旱少雨、蒸發量大的北方地區尤需注意。俗話說:“樹木成活在于水,生長快慢在于肥”,就是這個道理。樹木栽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,筑成高10~15cm的灌水土堰,堰應筑實不得漏水。坡地可采用魚鱗穴式種植。新植樹木應在當日澆透第一遍水,以后應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。北方地區種植后澆水不少于三遍。粘性土壤,宜適量澆水,根系不發達樹種,澆水量宜較多;肉質根系樹種,澆水量宜少。秋季種植的樹木,澆足水后可封穴越冬。干旱地區或遇干旱天氣時,應增加澆水次數。干熱風季節,應對新發芽的樹冠噴霧,宜在上午l0時前和下午3時后進行。澆水時應防止因水流過急沖裸露根系或沖毀圍堰,造成跑漏水。澆水后出現土壤沉陷,致使樹木傾斜時,應及時扶正、培土。澆水滲下后,應及時用圍堰土封樹穴,注意不得損傷根系。
干旱地區或干旱季節,種植裸根樹木應采取根部噴布生根激素、增加澆水次數及施用保水劑等措施。針葉樹可在樹冠噴布聚乙烯樹脂等抗蒸騰劑。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,可穴底鋪10~15cm砂礫或鋪設滲水管、盲溝,以利排水。竹類定植,填土分層壓實時,靠近鞭芽處應輕壓。栽種時不能搖動竹桿,以免竹蒂受傷脫落。栽植穴應用土填滿,以防積水引起竹鞭腐爛。最后覆一層細土或鋪草以減少水分蒸發。母竹斷梢口用薄膜包裹,防止積水腐爛。
栽植灌木后,因土壤松軟沉降,樹體極易發生傾斜倒伏現象,一經發現,需立即扶正。扶樹時,可先將樹體根部背斜一側的土挖開,再將樹體扶正,將土踏實。特別對帶土球樹體,切不可強推猛拉,來回晃動,以致土球松裂,影響樹體成活。樹木栽植后,因灌水根際土壤下沉出現坑洼不平現象時,應及時平整,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。新植區,在平整樹盤的同時,應結合垅道園路的整理,使其整齊劃一、美觀清潔。
大規格樹木移植初期或在高溫干燥季節栽植,要搭制蔭棚遮蔭,以降低樹冠溫度,減少樹體的水分蒸發。體量較大的喬、灌木樹種,要求全冠遮蔭,蔭棚上方及四周與樹冠保持50cm左右距離,以保證棚內有一定的空氣流動空間,防止樹冠日灼危害。遮蔭度為70%左右,讓樹體接受一定的散射光,以保證樹體光合作用的進行。成片栽植低矮灌木,可打地樁拉網遮蔭,網高距苗木頂部20cm左右。視樹木成活后,生長情況和季節變化,逐步去掉遮蔭物。
二、綠化樹木的管理技巧
園林綠化中,許多灌木樹種植后可以通過修剪造型,亭亭屹立在草地和景點中,可產生立體動感。
1.肥水管理
喬木樹型高大,根系發達,根深幅廣,種植時需要開正方形0.8~1.0立方米的大穴,填上肥沃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種植。在施肥方面,用肥種類以復合肥為主,N、P、K的比例1~3年的幼年樹是5:3:2;三年以上的大樹是3:2:1。施肥的次數,植后三年內,每年的春、夏、秋初各施一次,每次用復合肥1~2kg,小樹少施,大樹多施。施肥的方法是:小樹結合松土施液肥,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開穴干施,三年以上高大的喬木原則上可不施肥。灌木樹型小,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為主,叢生根系淺,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復合肥,液施干施結合,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P、K肥,觀葉灌木適當增加N肥施用,結合使用沐森樂生根能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,促進樹木對水肥的吸收和利用。綠化樹木的水分管理,重在幼樹,原則是保濕不漬,表土干而不白。高大喬木,根深葉茂,不存在因缺水影響生長,灌木矮小,根系短淺,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濕不漬,才能正常生長。
2.樹型管理
綠化林木,通過藝術設計,認真管理,使之有稀有密,有型有款,座落有置,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。喬木要求樹干筆直挺拔,不要過早拔掉種植時的固定拴護桿,以免引起樹桿彎曲。成年大樹及時鋸掉不規則的樹枝,對冠幅大,葉多枝小的擋風枝不鋸掉,遇大風雨會折枝斷干嚴重時連根拔起造成損失。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,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,可修剪成園球型、方型、扇型、磨菇型、抽象圖案、線條、柱樁、椎樁等。甚至可用鐵絲編織文字或“雙龍戲珠”“獅子滾球”,“孔雀開屏“等讓灌木的枝葉在其中生長,通過編織修剪而成。不管喬木灌木要及時清除枯枝落葉,對大王椰、假檳榔等觀莖樹,要保證樹干筆直干凈,葉鞘大、干枯后不易自然脫落,要人工及時清除。
3.樹木的病蟲防治
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、木虱、潛葉蛾、潛葉虎、介殼蟲、金龜子等。近年來在喬木灌木中木虱為害較嚴重,其次是介殼蟲,采用常規殺蟲劑、速撲殺、介特靈等均能達到防治效果。主要的病害有:根腐病、白粉病、炭疽病等,常用的防治藥物有托布津、多菌靈、炭疽病等,常用濃度800~1000倍。除了藥物防治外,栽培上要經常清理枯枝落葉,保持清潔,同時要排除漬水,必要時修剪后噴藥。